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第二章作業

2-1什麼是科學?
一.目的:對應用自然領域的知識,經擴展、引用至社會、思維等領域並推測未知的事物
二.方法:
1.觀察並發現問題
2.利用已知的知識及經驗延伸見解
3.對一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4.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並收集數據
5.提出一個假說來解釋數據
6.做出可實驗的推測
7.進一步實驗,並利用模型輔助
8.接受或拒絕假設
三.結果:
學說:指推理的觀念,但要受廣泛的觀察、實驗及證據支持
原理或定律:被大多數科學家所支持的學說
四.限制:假說可以被支持但無法被證實為真的

2-2什麼是物質?
定義:具有質量且佔有空間稱之
二.構成:
1.分子: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原子:物質進行化學反應的最小單位
質子:質量大約是電子的1840倍,帶有正電。
中子:質量與質子差不多,但不帶電荷,是電中性。
電子:質量在三種微粒子中最小,帶負電,是電荷的最小單位,在化學反應中,只有電子會發生轉移。
3.離子:原子由於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的穩定結構。
2-3物質如何轉換?
一.物理變化:組成的原子.分子皆不變,只有分子間引力的改變
二.化學變化:組成的分子會改變,但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會改變
三.核變化
1核衰變:放射性元素自發地釋放射線和能量,最終轉化為其他穩定元素的過程。放射性元素在進行核衰變的時候,根據元素的性質可能放射出α射線、 β射線、γ射線。

2核分裂: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鈾或鈈,分裂成較輕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彈以及核能發電廠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 其中鈾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加熱後鈾原子放出2到4個中子,中子再去撞擊其它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

3核融合: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着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如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


2-4什麼是能量?它如何改變形式?
定義:能量為可作功和轉換成熱能
二.類型
1位能:物體因位置或所處狀態所具有的能量,位能的種類很多,一件物體離地面越高,它就具有較大的重力位能;彈簧或其他彈性物質受擠壓或拉長,就具有彈性位能;另外還有電位能、磁位能等等。

2動能:運動中的物體具有能量.
三.定律
1.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會被創造或消滅,但它能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
2.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由一種形式轉變成另一種形式時,不會沒有能量的損失

2-5 我們如何永續的利用物質的能量?
一.經濟型態:
1.減少浪費
2.回收再利用
3.利用較低能源轉化高效能經濟
二.利用永續性四大科學原則:
1.利用太陽能
2.生物多樣性
3.人口控制
4.養分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